Carbon Neutrality

减碳策略

整体策略

碳排放总量(千公吨)
香港碳中和路线图

香港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没有很多耗用大量能源的工业。 在2019年,最大碳排放源是发电(66%),其次是交通运输(18%)废弃物(7%)。这三个主要排放 源合共占总排放量九成以上,因此是我们减碳工作的三个最关键领域。

现时本地发电组合主要依赖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如我们能够增加使用零碳能源发电,加上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车辆,把交通运输工具电动化,便可以除去绝大部分碳排放。至于废弃物相关的碳排放主要是生活垃圾在堆填区分解时产生的温室气体。因此我们需要全面摆脱以堆填来处理生活垃圾,既减碳亦可以避免再使用宝贵的土地来发展新堆填区。至于余下的其他碳排放源,如非道路车辆和冷冻剂等,我们亦需要寻找合适的零碳能源或替代技术。

增加使用零碳能源需要科技、财政和土地资源配合。从另一角度,减少对能源的需求可以降低转用零碳能源的总成本,让社会更容易负担。现时香港约九成的电力用于建筑物,所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益以减少对能源的需求是我们未来节能的首要任务。

综合上述的分析,香港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包括以下四大策略: 「净零发电」 、 「节能绿建」 、 「全民减废」 和 「绿色运输」 。

2050年前达至净零碳发电

淘汰燃煤发电‧发展可再生能源

煤是现时发电燃料组合中碳排放最高的燃料,占能源组合约四分之一。香港在1997年已停止建设燃煤发电机组,并逐步把现有的燃煤发电机组退役。在2035年或之前,我们将不再使用煤作日常发电,只保留作后备发电用途。届时较低碳的天然气和零碳能源(如可再生能源和核电)将取代燃煤发电。

为了加快能源的低碳转型,我们将力争在2035年或之前把可再生能源在发电燃料组合中所占的比例,由现时不多于1%,提升至7.5%至10%(风能3.5-4%,转废为能 3-4%,太阳能1-2%)。

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政府发展的设施、电力公司的投资和鼓励公众参与,增加可再生能源供应,目标是把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升至2050年前的15%。

2050年或之前商业楼宇用电量减30%至40%,住宅楼宇用电量减20%至30%

香港是国际金融和商业中心,市民日常活动大部分都在高楼大厦内进行,使用冷气、电梯、电灯及各种电器会消耗大量能源。建筑物占全港用电量约90%,逾60%的碳排放来自建筑物耗能相关的电力生产。实现净零发电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和资源,会增加发电成本,社会各界和市民免不了要分担成本。透过结合规管和宣传教育推动节约能源措施,减少建筑物的整体用电量,我们可以降低发展新零碳能源的门槛,有助香港维持国际上整体竞争力,惠及企业和市民,若节能幅度大于实现净零发电的成本增幅,更可从中得益。

为推动建筑物持续减碳,我们亦订下中期目标,以2015年的操作环境作为比较基础,务求在2035年或之前,减少新建及现有商业楼宇的用电量15%至20%,并减少住宅类别的用电量10%至15%。新政府建筑物在设计时亦会加入更多创新绿色节能元素,以达到较法定水平高10%的能源效益标准,以期引领业界进一步优化新建楼宇能源效益表现。

要迈向碳中和,我们须要加大力度推动建筑物节能,订立更进取、更具针对性的节能目标。就此,我们会以2015年的操作环境作为比较基础,致力在2050年或之前,逐步减少新建及现有商业楼宇的用电量30%至40%,并减少住宅类别的用电量20%至30%

2050年前废物处理达至碳中和

废弃物现时占香港碳排放约7%,当中大部分来自堆填区废物分解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政府公布的《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35》中,提倡「全民减废.资源循环.零废堆填」的愿景,定下人均弃置量和回收量的目标,以及发展足够的转废为能设施,以期在2035年摆脱依赖堆填区来处理生活垃圾。全民减废,资源循环也有助缔造更低碳及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透过推行都市固体废物收费及其他减废回收措施,鼓励全民参与,目标是把都市固体废物的人均弃置量逐步减少40至45%,同时把回收率提升至约55%。至2050年,大部分已堆填的垃圾将会大致完成分解,大幅减少释出温室气体,帮助我们实现2050年前达至碳中和的目标。

2050年前车辆和运输界别达至零碳排放

观乎世界各车辆生产商的发展计划,电动交通工具无庸置疑是大势所趋,亦有不少生产商正积极研发其他新能源交通工具(例如氢能推动的重型车辆)。我们期望通过车辆及渡轮电动化、发展新能源交通工具以及改善交通管理措施,长远达至2050年前车辆零排放和运输界别零碳排放的目标。

《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提出了涵盖多方面的措施,包括在2035年或之前停止新登记燃油及混合动力私家车及安装充电设施的策略和目标。政府会担当积极角色发展新能源交通工具,在未来数年伙拍不同业界,积极试验各种电动及其他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和商用车的技术及商业可行性。